这一实用工具,演化成了权力象征的物件,进而成为了政治权力的象征。
“无怀氏(斧燧氏)”
后随伏羲举族南迁,从流峪(古流沙)翻越秦岭,到今商洛一带,才停留下来,但没有继续南迁。此后不再使用无怀氏或斧燧氏这一族名,而是以“雒”
为族名。雒本是一种鸟,这种鸟原本就是这一族的图腾,还是到了商洛一带新发现的,不得而知。无论怎样,从此,在7000余年前,一个新的族称雒族便产生了。
无怀氏在历史上除被封为“风皇”
外,在裴城地区的无怀氏实际已以“雒”
为族名。与“风姓”
无关。那无怀氏后来又怎么又成为风姓了?我们找到了另一个古老的姓氏——妊姓。《左氏春秋》中载,妊姓为伏羲氏风姓后代。妊姓起源于远古母系氏族女子的妊娠。《通志?氏族》说:“妊作壬”
。也就是说,壬、妊古时通用。《说文》注释:“壬,北方,阴极阳生,龙战于野,人怀妊之形”
。这说得够直接的了。就是说伏羲晚年婚姻出轨,“龙战于野”
,和无怀氏的一个女性妊姓女子有了孩子。这个孩子之后就养在子无怀氏族中,接着赐封整个无怀氏为风姓。后凤族篡位,涂山氏夺位,为免杀身之祸,孩子的妈就将孩子改为妊姓了。就上述五兄弟之记述来看,这个孩子应是男性。
近代在春秋薛国墓出土的铜器《薛侯盘》铭文中发现。从而找出了母系“妊姓”
的源出之地,破解了郑樵“妊,未详”
之谜,证明薛国妊姓,出自6000多年前的母系东夷太皞伏羲时期,不是出自距今4704年前的父系黄帝时期。这个铭文“妊”
姓,也为妊奚氏族众多的分支姓氏,找出了他们的根祖发源地,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驻地北六公里处的古奚邑。
任姓的源出地是济州任城(今微山县仲浅古任城)、祝城(今肥城县南古祝城),地下出土遗物,都是东夷大汶口、龙山文化,古祝国和任城的附近古邿国出土铜器铭文,记载其国姓氏,也是6000多年前的母系妊姓。很明显,古老的东方妊姓,其后裔分支姓氏,在父系黄帝时期,如《史稿》所说,归属了黄帝,成了非血缘关系的黄帝任姓后裔,可能占多数。据此,母系妊姓及其父系以后的任姓分支姓氏,从母系血缘世系分析,绝大多数任姓及其分支姓氏的源头应起自东夷大皞(帝俊)、禺号、番禺、奚仲。
《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两相对照,帝俊为妊姓,当是确凿无疑。史载,嬟移生于公元前7685年,所谓女娲二十二年。往前推22年或21年。我们可推知,伏羲的第五子“皇少”
在其21岁或22岁时有了女儿。而从上古神话“巫妖大战”
来看,帝俊又是在涂山氏族期间的。我们至此合理推测:帝俊实有其人,是伏羲与无怀氏的一位女子的孩子。帝俊十六岁时,凤族篡位,大约两年后,涂山氏夺位,杀伏羲长子羲仲。伏羲第二子羲叔和祝融氏起兵攻伐失败东迁。而帝俊在那段时间则被无怀氏保护起来,改姓为妊。又四年,帝俊22岁,生女儿嬟移。在此期间,涂山氏与北方康回大战。趁着涂山氏未暇南顾,也有被清族危机感的无怀氏将帝俊送往了今山东西南部,那里正是祝融东迁后的根据地。就无怀氏看来,帝俊在祝融氏和羲叔那里更安全。而此时由于女儿还小,嬟移就被留在了无怀氏那里,或许此时帝俊的母亲和妻子都在,还可以抚养幼小的女儿。
又过了几年,在帝俊身边,已经有了数支部落的联合,帝俊觉得时机已到,于是准备发联军夺回父母的首领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