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郎,某敬您一杯,我们夫妻两好久没如此轻松过团圆节了。”
吴三遥想以往在老家时,每到中秋老娘必定哭闹要钱,说是拾掇家宴其实是补贴其他兄弟家了。也就是现在离了家,不然哪有今日的清静小日子。
萧懿非常爽快地一饮而尽,这顿酒是免不了的。由吴三开了头,其余人也虎视眈眈,全都端杯排队等着敬酒。
孙媪偷偷把萧懿的酒换成茶水,其他人也睁只眼闭只眼,表达谢意嘛,又不是非得灌醉小娘子不可。
众人尽兴举杯,间或聊聊往事,惬意得很。
忽然前厅传来男人清朗问询声:“店家,还有吃食吗?”
“这时候怎么还有人不着家,跑出来寻食呢?某去前店瞧瞧。”
吴三疑惑不已,放下碗筷疾步出了内院。
没过多久,吴三就隔空传话来:“女郎,是国子学的崔郎君。”
崔明远?怎么大晚上不回务本坊,还在长兴坊游荡呢?萧懿纳闷,随之起身去打探情况。
店肆门槛外,崔明远被吴三死死拽住胳膊,手足无措地道:“食肆既已闭店,某去别处就行,不打扰店家。”
萧懿出声打断:“崔郎君,今日中秋,别的店多半也歇业了。如您不鄙弃,和我们一同观月可好?左不过添双碗筷的事儿。”
“这——”
崔明远微拧着眉头,抿嘴犹豫了,“太过打扰了。”
“哪会呢。上次崔郎君帮我装点店墙,我一直想答谢您呢。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吧。”
“不过举手之劳,不足言谢。”
见店家小娘子邀请得极其真切,崔明远不再推脱,松眉叉手,“那就叨扰店家了。”
“吴阿叔,你领崔郎君先进去吧。我在厨内煮锅热汤便来。”
“女郎,需要帮忙唤我。”
吴三其实很迷茫,为什么突然要煮热汤?但是既然女郎话了,他还是不带迟疑地引崔郎君去了后院。
孙媪连忙招呼客人,让阿田往旁边挪挪位,把主位左边的位置腾出来给崔郎君。程娘子找来餐具,又是倒酒又是招呼人吃菜。
即使萧懿在厨房,都听到崔明远拘谨的道谢声,一次接着一次,没有尽头。
她特意停留在厨房不为别的,就是要做大酱汤。七月底费了好大功夫做的大酱,早酵晾晒完成了。
小锅煮上热水,扔进几条小鱼干和昆布为底汤增加鲜味。本朝昆布多从渤海国或罗国进口而来,它甚至沿着河西走廊卖到了西域。
水沸后取走鱼干和昆布,她又从缸里取了浅浅盖过碗底的大酱下入滚汤中。融化、搅拌,汤的颜色变浑浊。
准备些适合煮汤的蔬菜、荤肉,分批次放入锅中煮熟。大酱制作时本身就有咸味,出锅时根据咸淡适当调整,简单的大酱汤就可以出炉了。
她也不知道和罗人吃的类似不类似,主打就是一个心意。
萧懿借着熹微的月光,小心翼翼地端来两碗汤,一碗放在崔明远跟前,另一碗放石桌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