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城以红山为中心,幅员辽阔,地广人密。从唐朝开始,作为吐蕃王朝的权力中心,而得到大力修建。这个功劳和松赞干布脱离不了关系,是他奠定了日光城的雏形,让日光城成为了藏族文化的中心。
而今时今日的日光城,更像群雄逐鹿的圣地,当地存在着许多吐蕃时期就存在的大贵族群体,会有各方宗教领袖在此传经授道。形成了一种地主与宗教领共治的局面。
其中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更是如日中天,他被当地誉为活佛,可参透世间所有的秘密,手下教众展最快。在此地,黄教教众喇嘛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多少有钱人家都想将孩子送到其门下,跟随修行上几年,获得一份佛缘。
在日光城,所谓的各教派寺庙,更像一座巨大的庄园,不光有专门的佛教课堂,更有修农田,牧场,成片成片的房屋。除了本教的喇嘛以外,还有众多为其劳作的长工,甚至是奴仆,共同维系一个教派的长期运转。
各教一边自行生产获得财富,一边接受信徒们的供奉,过得谈不上奢华,但绝对也是衣食无忧的生活。
偌大的日光城居住着多达十万民众,街道路面基本都被青石板做了硬化工程,这样面对狂风天气也不会灰尘漫天。这得益于各大俗家贵族头目的捐赠。他们在古老历史中明了一种区分势力范围的方式,那就是铺路。
各大家族选择不同颜色的石板,给城市做硬化工程,其中黑石,红石,黄石,白石相互割裂,就像划线一般,将城市分成十几块,每个家族都用属于自己不同的颜色,他们以谁铺设的路面占据的位置更大为荣。
大宗族就有大面子,小宗族说话都要和颜悦色得多。林川关于乌斯藏现在的状态,都还是从鲁班这里得知的。
他在乌斯藏已经居住长达5年,对于这里的情况远比大明的官员还要透彻。
“在这乌斯藏,明面上最大的执政长官是乌斯藏都司的总督,下属十三个指挥使,都是由最大的宗族后人担当,而总督则没有实权,一般是由当地一个落寞家族的大家长任职,那老家伙基本就是摆设了。
十三个指挥使虽然共有兵马才五万左右,但他们各家都有战斗家奴,随随便便就能组个十万大军出来。”
鲁班不踏足乌斯藏就是不想和这些大宗族起冲突。
“这么牛逼,藏兵于民,要是让大明朝廷知道了,这妥妥就是包藏祸心,其心可诛啊。”
刘一手为官久了,也学会扣帽子了。
“知道包藏祸心又如何?还真能派兵打过来不成?光是高反就能干掉一大半的平原兵,更别说打下这种地界怎么管理?何必呢?”
林川明白朝廷为何对此地更多的是听之任之的态度。
“不过在这里最牛逼的不是十三大宗族,而是五大教门,即为‘红、花、白、黄、黑’教。每一派都有属于自己的基本盘,固定信奉跟随的教徒宗族。现在势力最强的,莫过于格鲁派的黄教,他们的创立者宗喀巴被奉为世间真活佛,是五大教派中创立最晚,但展最快的一脉。”
鲁班侃侃而谈。
“四世转生者,想慢也慢不下来吧?”
林川不由苦笑。
说话间,他们驾驶的马车,已来到了日光城的门卫前。偌大的日光城并没有城墙垒砌,但在路口还是安插了卫兵,检查来往的人员。这士兵穿着和大明差不多的军服样式,只是腰间别的藏刀还有手中的长枪样式,和大明兵卒截然不同。
领头的一位戴有高帽的官员拦下了众人的去路,上下打量的眼神充满了敌意,毕竟藏人长期处于高原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与样貌都与汉人有本质区别,很容易区分。
“你们是什么人?”
领头人先用藏语问询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