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包被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唐淑芬亲手做的米糕,还有王大爷塞的野菊花种子、李大姐织的防晒方巾,甚至不知谁偷偷放了枚压箱底的银元。颜珍珍摸着包底硌手的硬物,眼睛突然发酸。
“爹,”
她转身时,颜良丰正将搪瓷缸塞进她手里,里面是泡好的野菊茶,“到了香港记得每天喝,别老喝那些带气的甜水。”
老人的喉结滚动着,袖口还沾着今早帮她缝补书包时的线头,“要是想家了,就看看月亮,茂村的月亮和香港城的。。。。。。”
“是一样的!”
颜珍珍接过搪瓷缸,指尖触到缸底的凸起——那是小时候她用石头刻的“珍“字。
人群中传来低低的啜泣,不知哪个孩子突然唱起了茂村的采药歌,歌声像藤蔓般缠绕着车轮,在晨雾里织出柔软的网。
“都别愁眉苦脸的,”
蒋红梅摇下车窗,轻轻按了声喇叭,打破了弥漫的离愁。她从手袋里掏出一叠明信片,“珍珍说了,到香港就给你们寄维多利亚港的照片,要是想学英文,让她教!”
她冲颜珍珍使眼色。
颜珍珍立刻举起搪瓷缸:“等我学会了新技术,回来教大家用电脑种药材!”
车门关上的瞬间,唐淑芬突然追着车子跑了几步,食盒在怀里颠得直响:“丫头!到了那边别老穿蓝布衫,记得买条花裙子!”
颜珍珍从车窗探出头,看见唐婶婶的银铃簪子在风里摇晃,像极了茂村后山那些在风中点头的野菊花。轿车驶上山路时,后视镜里的晒谷场渐渐变小,却依然能看见人群中挥舞的蓝布衫、白毛巾,还有颜良丰举起的搪瓷缸——那抹熟悉的白,在绿色的山野间格外醒目。
蒋红梅打开车载收音机,粤语金曲混着发动机的轰鸣涌来,她忽然伸手替颜珍珍摘下头上的野菊花头绳,换上枚镶钻的发卡:“记住,你现在代表的,是能让野菊花开在国际舞台上的茂村。”
颜珍珍摸着口袋里的银元,指尖触到唐淑芬包的油纸——上面还有她歪歪扭扭的字迹:“给珍珍买糖“。
车窗外,茂村的轮廓逐渐模糊,却有一缕若有若无的药香,从帆布包的缝隙里溢出,混着米糕的甜、艾草的辛,在初秋的风里,织成了一条通向远方的路。
*
机场海关的玻璃门滑开时,冷气裹挟着消毒水味扑面而来。
颜珍珍攥着帆布包的手心沁出细汗。她望着眼前穿梭的西装革履人群,忽然想起茂村晒谷场上慢悠悠踱步的老母鸡——这里的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钟表,皮鞋叩击地面的节奏让她莫名想起实验室的离心机。
蒋红梅找的司机来接机。
“小姐,咱们先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