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小说>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八九零 靖康之变一五四(第1页)

八九零 靖康之变一五四(第1页)

银术可在望虞河没有抓到宋高宗(见靖康之变九十五前后故事),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是好了。如今已经是华夏四年、靖康二年、天会五年(金国年号)、建炎元年(宋高宗的年号)七月了,江南的天气炎热,北方来的士兵及其不适应,不少士兵都病倒了。再加上金军征战已经一年时间了,全军上下身心俱疲,因此人人都有北返之心。

银术可已经看出来了,中原太大了,金国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女真人太少了,而且他们扩张的太快了,如今已经到了极限。大蛇即使要是吞小象,早晚会被小象巨大的身体撑死的。金国在强悍,也就是一条蟒蛇而已,面对广阔的中原,一时半会儿是难以完全占领的。

银术可于是给宗望写了一封密信,建议宗望暂停南下,整顿消化已经占领的地盘,然后回到北国去控制朝纲,再图大业。

银术可写完这封信端详了许久,也下不定决心将这封信给发出去。因为金军这次南下最初也是银术可力主的。当时由于宗弼南下围攻襄州,银术可还建议宗望大举南下去抓捕宋徽宗。后来宋徽宗没有抓到,康王赵构有在镇江登基,银术可这才带着金军下了江南。如今他又看到了金军攻势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了,因此建议宗望停止南下。

银术可担心自己反复会引起宗望的不满,正在犹豫之间,宗望大军已经从汴梁南下了。这大军南下可不是小事,如果真的无功而返,徒费粮饷,可是得不偿失之事。

银术可思忖了半天,又仔细分析了金兵的力量。他觉得如果集中西东路金军的全部了力量,他们是有能力打下杭州,要是再往南,只怕战线太长兵力过于分散,有可能被宋军分段击破。

经过反复的分析,银术可决定从常熟出发,沿着望虞河水路并进,先占领太湖周围苏州、湖州、常州等地,然后再占领杭州。

宋朝时期的江南还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当时无论是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口的密度要略高于南方的,尤其是汴梁城,可以说是当时世界第一繁华所在,其他的城市如京兆府、洛阳府繁华程度也不是南方诸城可比的。在历史上,也正是因为金军南下,形成了第二次的衣冠南渡,江南得到了大力的开发,江南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从此超过了北方一举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

虽然经济没有北方发达,但是北宋末年江南的农业还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是沿着太湖的苏州、湖州一带,是当时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素有“苏湖熟、天下足”

之称。

不过经济发展不单单靠农业,城市人口也是重要的指标,太湖附近的州县虽然人口稠密,但是多数从事农业,城市中并没有聚集大量人口,因此所形成的城市也没有北方的大。跟北方的汴梁、洛阳、太原等重镇比起来,苏州、湖州的城池相对矮小,根本无法抵御金军攻击。再加上江南百姓向来文弱,在凶狠的金军面前更是不堪一击,短短的两个月,太湖附近的苏州、湖州、无锡、常州、秀州等地尽数落在金军之手。

金军突然占领了大片的领地,必须分兵把守,银术可本来带领3万大军下江南,人数不少。但是由于不断分兵驻守各地,导致银术可手中的可以调动人马越来少,等大军到了杭州手中可用之兵不足万人,身边将领也只有娄室、阿术、绳果而已。

银术可到了杭州一看,可把他吓了一跳,没想到这杭州城倒是一座坚城!其实银术可不知道也就是七、八年前,方腊作乱,将杭州定位了永乐政权的都城。杭州的防卫得到了很大的强化。当时种师道亲自率领10万大军,围攻杭州,历经艰险,使用里应外合之法,再加上方腊无心坚守城池,主动弃城而逃,才拿下此城。

银术可见手中军马不到万人,因此就放弃了强攻城池的想法。银术可现在杭州城北门之外扎下了营寨,然后命绳果赶快北上催促宗望南下,支援军前。

其实银术可不知道,当他的带领大军横扫江南各州县之时,杭州的守城的官员早就弃城逃跑了,杭州城实际上已经是无人守卫。如果金兵强行攻击,也许可以兵不血刃就可攻占此城。

金军驻扎在杭州城外按兵不动,这可给了城中锦衣卫时间了。杭州锦衣卫的首领名唤钟相。钟相也是读书人,大户人家出身,只是科举屡试不中,好在家业颇丰,也不愁吃穿。自从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想法后,自觉有些才华的他就在出资在乡间办了个书院,一边讲学,一边打法时间。

虽然钟相自己科举不中,可是他办书院却出了不少举人、进士。再加上他对百姓好善乐施,扶危济困,在乡下颇有名望,家乡百姓都称他为钟菩萨。钟相认为自己屡试不中,是没有给主考贿赂所致,因此最恨就是贪官污吏,对大宋朝廷倒是有几分留恋。

当初方腊席卷江南,他结寨自保,保住了家乡的一片安宁。种师道平定江南之后,钟相见江南一片萧条,他于是上书朝廷要减轻赋税、修生养息。

可是自从宣和二年开始大宋朝廷就没有消停过,先是童贯征伐辽国失利、后事种师道连续四次西征这些战事所需的粮食都是来自江南。不管是朝廷的征收、还是西军的采买,总之粮食富足的江南却是连年缺粮,百姓生活贫苦无比,而官员乡绅却过着奢华的生活。

钟相面对如此现象心痛不已,他开始在自己的书院中宣扬“均贫富、等贵贱”

学说,并且将自家的福财散给百姓。同时百姓遇到官府、豪强刁难之时,他也出手相帮。

钟相所作所为,在宋朝官员眼中那是大逆不道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恐怕用不了多少时日就成了第二个方腊。因此趁着钟相的势力还没有发展起来之时,当地的地方官就将他下了大狱,问了死罪。

钟相的两个儿子钟子仪、钟子昂为救父亲多方奔走,耗尽了万贯家财打点官员。再加上朝廷中也有一些官员出自钟相的书院,说起来算是钟相的学生,这些人也帮助上下打点,这才免了罪责,放了出来。

死罪虽然免了,但是家产全部充公了。钟相从一个富家乡绅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好在他的两个儿子倒是有些本领。哥哥钟子仪继承了钟相的学术,胸藏锦绣、满腹经纶,如今虽然受到父亲牵连不能讲学了,但是能写能算的钟子仪还是在一家商铺中应聘做了管账先生。钟子昂读书不行,可是颇有血性,枪棒功夫出众,于是在杭州最大的福威镖局中当了镖师。

直到此时,钟相才与锦衣卫产生了关联。钟子仪输在的商铺正是锦衣卫在杭州的商铺。专门经营西军生产的各种奇巧物品,同时打探杭州附近的各路消息。锦衣卫当初建之时选用的都是王定六、时迁这样的西军探马,他们虽然都识字,可是真的没有什么学问。随着商铺的越来越大,账目越来越繁杂,这倒让钟子仪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钟子仪将杭州商栈的账目处理的清清楚楚、严丝合缝,钟子仪的表现引起了锦衣卫的注意。锦衣卫的首领又对钟子仪进行了一番探查后,就有招募钟子仪进入锦衣卫想法。

凑巧的是钟子昂所在的福威镖局也是锦衣卫的秘密产业。锦衣卫商队是有自己的护卫的,但是锦衣卫商队护卫主要集中在秀洲。而其他站点的商队护卫就非常少了。杭州城是江南最繁华的城市之一,锦衣卫商队的货物流通量远远大于秀州,可是有缺少护卫。因此秀州的锦衣卫就同意在杭州设立一个福威镖局,平时也正常做保镖生意,当然主要工作还是是为杭州的锦衣卫商队送货。

福威镖局中真正的锦衣卫很少,镖局中的镖师、趟子手等大多数都是当地招募的,在这些镖师、趟子手心中,他们在镖局所做的事情跟寻常镖局差事并无二样,只是主顾多数为锦衣卫商队而已。

钟子昂伸手出众,寻常人入镖局先从趟子手干起,钟子昂却入镖局就是镖师。后来走了几趟标,都是平安的将货物送到目的地,还凭借一身本领化解了几次危机。这样一来,钟子昂在福威镖局的地位也是直线上升。福威镖局的锦衣卫首领也起了招揽钟子昂的心思。

锦衣卫上层的消息是打通的,他们发现钟子仪和钟子昂居然是亲兄弟,而且他们父亲就是在江南颇有名望的钟相。于是干脆就将三人一同招募进了锦衣卫。

当时正是锦衣卫急速扩充的时期,由于锦衣卫特殊的性质,开始种师道每一个锦衣卫都要亲自审查。到了后来种师道也审查不过来了,就让王定六负责。王定六也忙不过来了就让各站点自行招募,然后道总部备案。锦衣卫人数是越拉越大,可也是泥沙俱下,人员也是参差不齐。这也是种师道在王定六丢失了伏牛山之后,便罢免了王定六的重要原因。

其实如果让种师道知道这个钟相,多半种师道不会让钟相加入锦衣卫。因为种师道知道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钟相打着“均贫富,等贵贱”

的口号发动了农民起义,最终被岳飞剿灭了。

在这个时空钟相虽然没有起义,但是的这个口号是还是提出来了。这个口号种师道也是不认同的。在任何一个年代这“群贫富、等贵贱”

这个想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是国家和阶级被消灭之后。但是国家和阶级什么时候能被消灭呢?恐怕那是很久很久未来的事情。这个不符合实际口号唯一起点作用就是煽动百姓造反,可是历史上真正农民起义造反成功的又有几个呢?好像出了明太祖以外,尚无一次吧。所以钟相的理想,跟种师道“华夏军命贵”

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