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城内。
吴国朝堂之上,吴主孙权端坐于龙椅上,目光如炬,审视着阶下的群臣。此时,探马来报,诸葛亮率大军二十余万正强攻长安城的四个城门。
吴国上下也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抉择。
孙权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而沉稳:“诸位爱卿,探马来报,诸葛亮此刻正亲率大军全力攻打长安城,我军应如何应对?”
文臣武将纷纷低头思索,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一般。
孙权暗自叹了一口气,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眼自己已经53岁了。想当初自己的兄长孙策去世时,自己才19岁,转眼34年过去了,如今东吴的朝堂,武将中名将周瑜于二十四年前去世。
五年后程普病死,同年陈武为保护自己而战死。过了两年,鲁肃和凌统也相继病死。又过了两年,吕蒙和蒋钦也相继病死。一年后,甘宁也病死了。
两年后,黄盖病死。四年后,韩当也病死了。又过了两年,吕范病死。一年后,周泰和徐盛也相继病死。五年后,也就是今年的上半年,潘璋也病死了。
如今还健在的老一辈武将有八零后的陆逊,52岁,比自己小一岁而已。七零后的朱桓58岁,八零后的全琮55岁,八零后的朱然53岁和八零后的丁奉49岁等人。
其他的武将就是后辈晚生了。
文臣中,陆绩于十五年前病死,而虞翻于一年前病死。现在还健在的老一辈文臣有五零后的张昭79岁,六零后的顾雍67岁,七零后的诸葛瑾61岁,八零后的孙韶47岁等人。
新一辈的文臣如九零后的陆凯37岁,零零后的诸葛恪32岁等人。
沉默良久,突然一个声音传来:“陛下,蜀军攻打长安城,我军正可乘虚而入,讨伐徐州城,徐州乃中原要地,若我军得之,则进可攻中原,退可守江南,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失!”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前将军朱桓。
“各位爱卿认为朱爱卿此议如何?”
孙权不动声色地问道。
丞相顾雍出列,微微躬身,恭敬地道:“陛下,我军以前攻打合肥新城,屡屡受挫。最开始是魏军名将张辽镇守此城,张辽去世后,又由前将军满宠接任张辽继续镇守此城。”
“后来诸葛亮再出祁山,满宠被调往雍州镇守郿县城,合肥新城就由后将军文聘接任,文聘也是曹魏的名将,我军如果讨伐徐州城,文聘会不会出兵救援徐州城呢?”
孙权转头望向大都督陆逊,用眼神示意陆逊谈谈自己的看法。
陆逊心领神会,拱手道:“陛下,丞相所言有理。不过,乱世中以实力论英雄。如今蜀军在诸葛亮的统领下,已经攻占了雍凉二州,长安城也被团团围困,正在加紧攻城。依我之见,长安城日久必下,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如此,蜀国则由原来的只有一个益州,壮大成三个州。与我吴国三个州的实力相当。大国相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蜀国不断壮大的同时,魏国就在不断地被削弱,如此天赐良机,我吴国岂能坐视蜀国壮大而不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