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像就是这个意思。”
王伏胜很小心的说了一句。
李治突然想起另外一个事,问:“奏章里说,他们回来多久?”
“七月有余。”
王伏胜马上答道。
“七个月?兵部平日都是干什么的,居然过了七个月才上奏?”
李治有点怒的意思道:“你去给朕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奴婢遵旨。”
王伏胜口中应道,心里却是想:“用得着查吗,摆明就是兵部那些人,为了讨好褚遂良给拖延了。”
“还有,去了解一下那两个校尉,朕要知道,他们能否担得起‘开疆拓土’的功勋。”
李治说完,摆了一下手。
王伏胜赶紧道:“奴婢这就去办,奴婢告退。”
“奏章”
事就不用查,王伏胜只需要想好怎么回皇帝话就可以了,至于了解谢岩他们的事,他让手下小宦官直接去“兵部”
问了,相信没那么快有消息,趁着难得被陛下打出来的机会,王伏胜打算回自己住处睡会,天天守着陛下,很辛苦的啊。
谢岩可不知道皇帝派人了解他的事情,他最近就在忙一件事情,编制“炼钢炉安全操作手册”
和“炼钢炉规范生产流程”
。
产生这个念头实属事出有因,冯宝走的当天,他去了一趟“炼钢炉”
那里,现老兵们操作时候的随意性非常大,比如往炉子里面加煤,有时候一铲子,有时候两铲子,间隔的时间随意性也非常大;此外,给老兵配备的口罩,手套等必要的防护工具,他们也是有的带,有的不带,随意性太大了。
谢岩当即就了火,告诉领头的管事,下次再现不带口罩,不带手套的人,所有人,全部扣工钱!
不过谢岩知道,光靠这个办法不行,必须得像后世一样,建立起来一套制度才可以。所以才有了编制手册的事。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
,大概指的就是谢岩这类人。他以为不难的事,真正干起来才现,那是一点都不容易。
比如说,每铲子加多少煤,间隔多少时间最好,谢岩是一点都不知道,他不得不又跑到“炼钢炉”
那里,和老兵们一起讨论,一起修改,现哪有不对,立刻记录下来,一连几天,他光顾忙着这些事情了,对于营地门口的人什么时候离开,他都不晓得。
正月二十那天,谢岩还在“炼钢炉”
那边继续忙碌着,忽然刘定远跑来了,一见面就道:“出事了,出大事了!”
谢岩奇怪地道:“能出什么大事?现在天下太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