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结束,却余音绕梁,让人久久不能从那美妙的琴曲中回过神来。南若风情不自禁的吟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浴情满江树。”
弹完琴的如仙闻言似乎一愣,有些惊讶的说道:“公子高才,竟然知道这曲《浔阳夜月》的全部填词?”
南若风笑了笑,从座位上站起来,道:“姑娘过誉了,这《春江花怨》乃是前人所填,在下只是运气好,才无意间在书中中现了这段曲词。”
谈到词曲,那屏风后面的如仙似乎来了兴致,有些兴奋的道:“如仙早年偶得这《浔阳夜月》其中几段,但总觉词曲不够完整,自己也曾试着编了后面几段的琴曲,可是总感觉没有前人的意境。不知公子可否将您所知都告诉小女子?”
南若风自幼跟随南拒诏吹笛曲,对音乐颇为喜好,在光明神宫的时日,也翻阅了不少相关的典籍,从一本很陈旧的典籍中现了这《浔阳夜月》,是由太古奇人张若虚的诗词《春江花怨》改编而成,又名《夕阳箫鼓》或《浔阳琵琶》。这春江花怨后由他人改变才成了古琴曲,乐曲原分十段,分别为: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南若风娓娓道来,听得厅内诸人不得不叹一声佩服,就连龙翔宇和南宫飞扬也都张大了嘴巴,没有想到,这先天不足小师弟还真是博学。
南若风说道:“在下所知就是这些了。不过,在下听来,姑娘的琴曲之中带着淡淡的不满与悲愁,不知姑娘到底有何心事?”
先前南若风一番言论已是让那如仙对他的博学颇具好感,而南若风最后的一句问话,却让如仙心中闪过两个字:知音!能够通过乐曲完全感受演奏者的心情、思想,绝对只有知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