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是某孤陋寡闻了。”
青壮男子被众人好奇的目光盯得有些窘迫,尴尬搓搓手。
“郎君肯定不是常住周围的坊间的。”
食客信誓旦旦。
“确实,某原先住在西边。”
“看吧,我一猜便?知。”
食客得意异常,“这家食肆的菜随意选,全都好吃,保准下次郎君还来。”
“呵呵呵。”
青壮男子半信半疑,这位陌生人不会是店家请来的吧,上演一唱一和的好戏码。
食客才不管青壮男子怎么想的,极挑完三个菜后又问前台,“小?郎君,有烈野烧吗?能让韩公?亲写咏诗的酒,某肯定要品个味儿?。”
“有的。”
阿苏从午时开始已经被问过无数次。
“来一坛!”
食客盘算着,和友人两?人喝一坛也不知够不够。
“客人,要不先来两?壶吧,烈野烧浓烈远甚其他,您先尝一尝,不够还可再添。”
食客感?觉酒量被质疑了,有些不开心?,但还是勉强接受了阿苏的建议,“我倒看看是不是真有那么烈!”
阿苏微笑?“。。。。。。”
没关系,烈野烧会制服每一个嘴硬的人。
想当初女郎介绍酒时,吴叔和钱兄不也仗着千杯不醉的酒量逞能吗,结果两?壶一喝见风就倒。为了食客们能顺利回家,他只能惹人嫌地反复提示,想必食客们事后会感?激他的。
阿苏的确很有先见之明?。食客们初尝烈野烧后出的“咳咳咳”
声,在食肆各处此起彼伏,从午食期间一直延续到暮食。
“酒确实辛辣浓烈,小?郎君没说错。”
“怪不得取名?烈野烧,卢国公?取的名?儿?真妙!一口酒入腹,全身都暖热起来了。”
“美酒配侠士,一壶足以慰风尘!”
食肆开业第一天,凡进店体验烈野烧的郎君,无一不面红耳赤、踉踉跄跄地归家,惹起家中?娘子滔滔怒骂。
烈野烧至此一战成名?,一旬之内,长安的郎君谁不知道?有间食肆出了个卢国公?取名?、韩公?颂诗的美酒,坊间盛传“三碗就倒”
。不过,烈野烧价格不便?宜,卖到六贯一斗,许多人只闻其名?而尝不到。当然,对于家境殷实的人家,酒钱又是小?意思?,现下食肆多了不少不点餐、特意来沽酒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