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1天(2o21年1o月28日,星期四)——大数据
今天我刚一放学,就被爷爷奶奶接去大观园做核酸检测了。
上周妈妈去石家庄出差,爸爸也陪着去了,结果回来没两天就从新闻里看到石家庄也出现了确诊病例。
当时爸爸妈妈还在庆幸回来得及时呢,结果很快爸爸就接到了防疫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找他核实去石家庄的情况,并且通知他需要做核酸检测和上报体温。
当时爸爸还奇怪呢,不清楚人家是通过什么渠道获知行程信息的。
他当时分析有可能是手机网络或者火车票购票记录,后来问过社区的人才明白果然是通过爸爸的联通手机号获取到的“大数据”
。
这个“大数据”
可厉害了,现在人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互联网。
而只要通过网络做的事儿,比如买票坐车、刷卡或者电子支付、使用手机信号或者流量、出示各种证件办理业务、或者是暴露在电子眼摄像头下……
只要是跟网络沾边儿的,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
对这些繁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清晰地知道你去了哪儿、做了什么、接下来有可能会怎么样。
这就是“大数据”
的作用。
当时妈妈也觉得奇怪,因为有人联系爸爸,却没人找她。
爸爸说有可能是联通在处理大数据方面比移动的效率要高,所以有关妈妈的“大数据”
还没有准备好。
然后第二天妈妈就现她的健康宝无法正常显示了,提示她跟社区工作人员联系。
正好爸爸已经跟社区“接上头”
了,就帮助妈妈也完成了“报备”
并开始接受“监测”
。
看来这移动的效率也不低呀!
然后今天又有社区工作人员跟爷爷奶奶取得了联系。
人家又通过大数据现我和爷爷奶奶也是每天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于是马上安排我和爷爷奶奶也去做一次核酸检测。
所以一放学爷爷奶奶就接我去做核酸检测了。
不得不说,大数据真的是无所不能,而防疫部门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真的是尽职尽责。
中国就因为有了这么厉害的技术能力和这么优秀的工作者,才能这么好地控制住疫情,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
--------------------
第3762天(2o21年1o月29日,星期五)——愉快的早间交流
现在我和爸爸在一起交流最多的就是每天早上了。
爸爸送我去上学,从家到六十六中校区要走大约十五分钟,这一路上我和爸爸能聊好多事儿。
今天早上爸爸一出门就跟我抱怨,说自己炒饭炒咸了,放炸酱放太多了。
而且炒的时间也太长,都炒糊了。
另外量也多了点儿,他都吃撑了。
爸爸说明天要是再炒饭的话,他就少放点儿饭、少放点儿酱、少炒一会儿,那样炒出来肯定更好吃,还吃不撑。
我对此的建议是爸爸可以还按现在的量把饭都炒出来,然后早上只吃三分之二,剩下的晚上再吃。
要不然爸爸晚上光吃蔬菜蘸酱营养不够。
这时候正好走到路口,我和爸爸绿灯要过马路的时候,有右转的车快地转过来,一点儿礼让行人的意识都没有。
爸爸说现在好多城市都要求车辆在斑马线必须礼让行人,如果跟行人抢行被电子眼拍下来就会被扣分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