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师师长在日记中沉痛的写道:“战斗结束不久,我偕参谋长踏着尚未消尽的硝烟,亲往该高地视察。”
“双目所及,但见主峰及附近各山头上弹坑累累,子弹壳,炮弹壳、手榴弹木柄、破损的枪械比比皆是,草地树木悉被焚烧,无一块完好之地,双方许多阵亡官兵的尸体散卧其间。”
“高地北侧,是我军最后据守的阵地,也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棱线两侧敌我死伤枕籍,双方阵亡官兵交错倒卧在血泊中,几无涉足之隙。”
“沿着高地北侧前行,仅几十公尺距离内我军阵亡将士的遗体就有近百具,据汪团长介绍,这些烈士是在向敌人反冲击时先后倒下的。”
“有不少烈士虽早已停止了呼吸,但还怒目圆睁,身躯保持着向敌冲杀,投弹的姿态。”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个子士兵,他的左腿已经断了,身上几处弹伤刀痕,军衣浸满紫褐色的血迹,但一双粗壮的大手却死死钳住一个日军士兵的喉咙,将其压在身下。”
“显然,这位烈士是负伤之后,又与敌人肉搏牺牲的,目睹此悲壮情景,连我这个久经战阵的军人,也不禁落下热泪。”
“可以这样说,昆仑关战役的胜利,完全是靠抗日将士们的血肉和生命换取的。”
在昆仑关被国军围攻期间,日军的第军、华国派遣军、日军参谋本部都极为忧虑。
第军司令官安藤利吉认为,目前战况极为严峻,第师团的部队应从昆仑关后撤o公里,与南宁的部队汇合,然后集中兵力进行防御。
对于这个观点,华国派遣军和日军参谋本部都表示认可。
为了督促第师团的撤退工作,年月日,日军参谋本部的作战班长荒尾兴功中佐、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铃木宗作少将及两名参谋、军副参谋长佐藤贤了大佐与作战主任藤原武中佐一行飞抵南宁。
这三人要求第师团长今村均立即安排撤退计划,因为增援部队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赶到。
没想到,今村均则认为目前不能撤退,今村均的理由很简单,昆仑关地区华日双方的伤亡都很大,目前正在对峙,如果日军大规模的撤退,国军必将随之追击,日军能否在南宁城下站住脚就很难说了。
所以,无论有多大难度,日军务必在八塘、七塘等地继续坚持,不能撤退,等待援军到达。
这三个人见说服不了今村均,只能回广州复命。
这样一来,虽然第军根本不愿意在向广西投入新的兵力,也不得不这么做,今村均的蛮干,是牵着他的长官们鼻子在走。
总不能看着第师团和台湾旅团被消灭,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无奈,咬牙将手中最后一支可以抽调的部队拿出来,派往广西前线。
这支部队就是目前在广东省进行翁英作战的近卫旅团和师团。
当时近卫旅团,师团和o师团约七八万大军正在同余汉谋部国军激战,并且于月日和o日占领了广东省的翁德和英城。
对于日军来说,英翁战役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他关系到广州日军的安全。
本来日军计划是直接杀到第战区指挥部所在地韶关,此时因为广西昆仑关地区战事吃紧,被迫停止进攻,转而投入广西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