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于谦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并没有在慈宁宫召见于谦。
而是在慈宁宫花园的一处凉亭郑
紫禁城之中有两处花园,一处就是后宫的御花园,另外一处就是慈宁宫花园。
太皇太后召见大臣,除却几个非常熟悉的,如杨士奇等人,一般都不在慈宁宫中召见。毕竟太皇太后也是要避嫌的。
“臣于谦拜见太皇太后。”
于谦见太皇太后在一群女官簇拥之下,坐在凉亭之郑立即行礼问安。
太皇太后道:“坐,我听杨士奇过你,乃我大明后起之秀。皇帝你要见我,什么事情?”
于谦道:“臣为陛下而来。”
太皇太后道:“皇帝有什么话,不自己来,让你来?”
于谦道:“陛下尚在冲龄,有些话,他虽然心里知道,却不知道如何。只有让臣代为陈。”
太皇太后道:“哦,你吧。”
于谦道:“太皇太后,这------”
太皇太后一听于谦的话,就知道怎么回事,一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
“是。”
一时间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躬身行礼,纷纷退了下去。一时间除却附近池塘之中水波不兴。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于谦道:“臣斗胆一问,太皇太后希望陛下成为怎么样的皇帝?”
太皇太后道:“我能有什么想法,只求能将祖宗基业安安分分的传下去,我死后,也能见列祖列宗了。”
于谦道:“那么恭喜太皇太后。微臣以为陛下聪慧,定然不会辜负太皇太后的期望。”
太皇太后悠悠一叹,道:“希望如此吧。”
于谦听了太皇太后的话,也轻轻一叹,道:“看太皇太后如此,臣也想起了犬子。”
太皇太后道:“于卿之子几何?而今几岁了?”
于谦道:“臣唯有一子,而今不满十岁。在杭州老家,由贱内抚养。”
“贱内常来信教训,言儿顽劣,不喜读书。我深夜之时,也难免担心,担心犬子不能自立,一旦我去了,不能支撑于家门楣。”
“我常常与家父写信,请家父多加教训,然家父来信,我时候上房揭瓦,不如犬子多矣,而今不是也成为朝廷命官?”
太皇太后听了不由轻轻一笑。
其实就太皇太后的本意来,她对朝廷政事不大敢兴。反而对家长里短的事情感兴。她道:“却不想于卿时候,也是这般顽皮。”
于谦三十多岁的人了,但是在太皇太后眼中,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而已,宣宗皇帝如果健在的话,也不比于谦上多少。
于谦道:“臣当时也很急,不过后来想想,却也不急了。”
太皇太后听了,有些好奇的道:“哦,于卿想通什么了?”
于谦道:“臣得太宗皇帝简拔,入仕十几年,在海内也薄有名声,纵然我儿不肖,想来也能过此一生。”
“犬子年龄尚,不知科举之苦,即便硬逼着他学,也未必能学进去多少,不如让他碰上几次壁就知道世间深浅如何。只要他幡然悔悟,臣即便豁出面子,也要在江南为犬子找一个名师,即便不能登科,但是也能有功名在身,足以传家。”
“如此,臣也无憾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臣即便能活到命之年,又能如何啊。”
太皇太后饶有深意的道:“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
太皇太后是何等敏锐,如何听不出,于谦明里于谦自己的儿子,实际上是皇帝。但是太皇太后却故作不知道。于谦只能硬着头皮些一去。但是面子上却没有一丝尴尬之意。继续道:“陛下之聪慧胜过犬子不知道多少倍。先帝后继有人,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太皇太后何必忧心。”
……
太皇太后饶有深意的道:“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