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中高谈阔论的苏学士立刻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王夫人却摇摇头,说道:“不许瞎说,是我不善文墨之故。”
苏过端坐起来,笑道:“好啦,不说这个了,娘开心便好,过几日我做个小东西,如果能成功,便多做些拿出去卖掉,得了钱请娘去白矾楼吃饭,看灯火。”
有些东西一时是改变不了的,苏过不喜欢,又没办法。
王夫人笑道:“我们家五郎真长大了,不过买卖的事情你可不能做。”
“知道的,”
苏过乖巧笑道:“我自会找人处理,娘放心就是。”
母子俩又说笑半日,苏轼这才过来,问道:“在聊什么,这么开心。”
苏过抢着答道:“在给娘介绍京城里的酒楼呢,来了一年多,也没出去好好转转。”
苏轼一贯不在意这些事,又问道:“你回来到底何事?”
“这几天浑仪所那边有进展,”
苏过说道:“我自己揽了个活,突然想起个人来了,爹爹知道沈括如今在哪吗?”
苏轼愣了下,问道:“沈存中?他因为永乐城之败,被贬到随州安置了几年,官家继位后已经内迁到秀州了。”
前文提过了,与西夏的永乐城之战大宋损兵折将,让神宗皇帝当朝痛哭,没几年便去世了,而身为当事人之一的沈括,战事之前鼓动建城,西夏人真打来了又救援不利,幸亏这是在大宋,他才免了一死,得了个和苏轼乌台诗案后一样的下场。
“爹爹与他可有书信往来?”
苏过立马问道。
苏轼摇头,说道:“有些年没联系了。”
苏过有点遗憾,继续问道:“我有些问题想请教他,爹爹能代我给他去封信吗?”
“这倒是可以,我与他当年还算有些交情,”
苏轼顿了顿,疑惑道:“不过你是怎么突然想到他的?”
苏过眼珠一转,准备吃瓜,于是现编个瞎话,笑道:“今日在路上,听见有人议论起爹爹当年的乌台一事,说都是沈括告的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