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朴的街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鹿鸣和时野走进了一家装修典雅的茶室。
这里的氛围宁静、庄重,与室外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茶馆内摆着几张低矮的木桌,四周摆放着舒适的坐垫,可以坐在这边品茶边听音。
说来,那坐垫上茶馆馆长做了不少心思,每一张坐垫上的图案都不尽相同,有素净的,有可爱的,还有些写着几个毛笔字,有些勾了一些工笔画等等……
看着就很想问老板买一个带回去。
演出还没开始,边上的客人是个熟客,见鹿鸣和时野是两个全然陌生的面孔,又看到鹿鸣那对着坐垫两眼放光的模样,出声提醒:“那个坐垫如果喜欢的话,可以跟馆长买的。”
?
原来真的可以买啊!
大概是鹿鸣的震惊太明显,客人乐了:“毕竟光卖茶请表演的,来来去去钱赚不多,卖点文创,家致富。”
鹿鸣听完,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并快锁定了一个心仪的坐垫,准备听完南音就把它带走。
随着观众陆陆续续落座,演出者也纷纷登上了舞台。
他们着古装,抱古乐,往那板正一坐,范就有了。
南音的乐器配置很固定,总的有两套乐器组合。
一套是最传统的南音配置,从左至右是三弦、琵琶、拍板、洞箫,二弦;另一套是以此为基础,又加上了嗳仔、品箫,以及四宝、响盏、木鱼、双铃等小打击乐器。
眼下正在使用的乐器组合,便是最传统的第一套组合。
南音听起来就觉得很古老,再细细一看,会觉得这演奏形式更古老。
因为这些乐器其实跟现在常见的民乐器多少有些不一样。
即使是最熟悉的琵琶,在这也不是竖抱演奏,而是横抱。
居中的拍板鹿鸣没见过,最类似的可能是快板。
而二弦,他乍一看以为是二胡,但实则不同。
再深入去查考资料,才现这些乐器的形制和演奏方式都来源于很久以前的历史,演变千年,传承至今。
这下鹿鸣深刻体会了什么叫丝竹管弦之音。
厚重感扑面而来,像是跨越了千年的风,吹向了在座的所有人。
……就是确实听不太懂。
为此,茶馆里还特意安置了一块电子屏,用来播放歌词,好让听众能知道演出的大意。
演出的时长不短,演出者完整地将一套南音曲谱展示给了观众,让众人切实体会了一把南音的魅力。
等演出结束,鹿鸣和时野准备走的时候,边上那位客人又开口了:“不知道你们是想了解南音还是什么,不过我推荐你们再去一个地方,那的南音演出,我想你们会更喜欢。”
索性没事,两人非常听劝地,带着鹿鸣刚全款拿下的坐垫,去了他口中所说的地方。
一到地,鹿鸣就知道那位客人为什么笃定他们会喜欢了。
比起刚才那些一看就是沉淀了数十年的艺术家们,这里的演出者几乎都是和两人同龄的年轻人,有些看起来更年轻,像没毕业的学生。
除了传统的南音乐器,鹿鸣在这个舞台上,还瞧见了他们更熟悉的西洋乐器。
这群年轻人,非常大胆地将传统古乐与现代音乐做了融合与改造,让南音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触动年轻听众的心。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南音,为古老的旋律注入新的生命力。
若说之前的传统南音听了让鹿鸣肃然起敬,这回的南音演出还激起了他一层鸡皮疙瘩。
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串联起来。
你有你的特点,我有我的特色,我们加在一起,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