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的十三个俘虏,仔细考虑过后,选择了加入陈铭所在的区小队。
当陈铭问起他们原因时,一个个都开始发言。
“我是回不去家了,我现在除了当兵,什么都不会,回家连地都没得种,只能被饿死。”
“我不敢回去,要是让老爹知道我当了二鬼子,他肯定会打死我的,我们家以后在村里也会被戳脊梁骨,一辈子抬不起头,还不如继续当兵打鬼子,洗刷耻辱。”
“我已经没有家了,当初被抓壮丁后,我爹被气死了,我娘也哭死了,现在我光棍一个。”
选择继续参军的原因不一而足,总结起来就两个原因,日军暴行和伪政权压迫。
对于选择加入他们的,陈铭表示欢迎,当即给他们解开了脚上的绳子。
还给每一个俘虏取了一个化名,这是为了重塑他们的身份,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负担。
新名字象征“新生”
,配合政治教育,强化他们对于“抗日战士”
的身份认同。
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这些伪军俘虏,家里大多数都处于敌占区,用化名能极大降低伪军家属被日军报复的比例。
这都是血泪积累出来的经验。
1944年统计显示,晋冀鲁豫根据地投诚伪军家属遭报复的比例从化名前12%降至化名后0。3%。
解决完俘虏后,陈铭拉着一旁全程观看的区小队战士开了个小会。
“都学到了吗?”
会上,陈铭把整个过程解析说给战士们听后,开口问道。
“学到了队长,队长不愧是老红军,就是厉害。”
大飞开心的说道。
虽然他心里对伪军俘虏是抵触的,毕竟他们曾经就参与了追击区小队战士。
可当在诉苦大会上,知道了这些伪军也是穷苦百姓出身,大多是被迫才当了伪军,手上也没有同胞的血后。
大飞又想通了,都是穷苦百姓,身不由己,只要以后不再帮助鬼子迫害自己人,放了他们也可以。
要是能一起打鬼子,他心里就更认同了,不管以前如何,只要是真心打鬼子的,大飞就相信他们。
“是啊,对待还有救的伪军俘虏,我们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陈铭总结道。
“太对了。”
李柱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