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预料的那样,震动后不久,营地中的人便纷纷聚拢到了通信设备周边,很快又见到这些人纷纷散开,同时一个个颇为兴奋的开始整理各种装备,没过多久便在李朝以及眼镜男的指挥下,分成先后两批向坑道下方进。在李朝为的那批人当中,我明确的看见了周静宜,她似乎跟在那名丰满女人的身边,一边走,一边和丰满女人说话。除了周静宜外,李朝的队伍当中我还看见了唐先生和豹子,唐先生明显有些虚弱,几乎是在豹子的搀扶之下才能够同队伍一同行动。
李朝的队伍人数颇多,接近二十人。李朝出后,眼镜男开始招呼剩余的人员。因为距离远,我听不大清楚眼镜男说了什么。眼镜男说完后,剩余的人员又分成了两批,一批大约七八个人跟着眼镜男也一同朝着向下的坑道前进了。最终剩下五个人在营地留守。
等眼镜男带人离去后,营地内一下空旷了起来。剩下的五个人中,除了一个在中央的电台留守外,剩余的四个人一块钻进了某个帐篷当中……
我见到有机可乘,沿着坑道边缘摸进了营地当中。在某个帐篷边上我得到了急需的“补给品”
。两三个食品罐头以及一把工兵铲和不知道什么人遗留在此处的一把瑞士军刀。
躲在帐篷里的四个人似乎是在打牌,不时能听到他们争执喧哗的声音。我蜷缩在角落中盘算着。帐篷里打牌的人看上去似乎放弃了警惕心,但我却没有袭击他们的打算,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这些人准备的炸药和其他武器装备好像就堆放在他们打牌的帐篷里。加上留守电台的那个,一对五,而且对方有武装,我几乎没有胜算。所以,试图取得炸药和武器这些还是不考虑了。
现在的关键是,是继续在这里隐蔽等待,还是绕开留守的人员进入贺强、李朝、眼镜男等人先后进入的那条“伏羲通道”
跟随见机的问题。最终,我还是决定进入跟踪。躲在营地周围隐蔽虽然安全的多,但完全无法掌握强子和周静宜的两人的情况。而追踪下去,则能够准确掌握李朝等人的具体动向。
确认了这点,我瞅准时机,趁着电台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成功的避开了他的视线,进入到了之前曾经和贺强一同进入的坑道当中,随后,凭借着记忆小心的向着坑道下方前进。
一路上,我还曾经担心会碰上从下面突然返回的人员。但直到来到当初和贺强分手的坑道尽头,居然一个人都没有碰到。当我见到似曾相识的地点时,我大吃一惊。原本被土层包围了的坑道尽头地面此刻出现了一个大坑。大坑入口足有数平方米大小,已经不能用“盗洞”
能够形容的了。当我走进坑口时,我才现,这个大坑根本就是一座向下延伸的石门,石门内,整齐石条堆砌的台阶通向幽深黑暗的地底。
“看来所有的人都沿着这条石阶下去了。他们居然都没安排人在这里看守?”
我迟疑的看着地面的入口有些难以理解李朝怎么会如此安排。但最终我还是伸脚踏上了朝下的石阶……
拿着提灯,我一边默默的数着台阶数量,一边小心翼翼的前进,当我步下最后一级台阶时,正好数完二十八。又向前走了数十米,便能看见甬道出现了拐弯,侧面甬道中隐隐透出了些许的光亮。我连忙关闭了手中的提灯。小心翼翼的接近了拐角处,探头一看,才觉自己小心过头了。拐角过去依旧是一段长长的甬道。里面空空荡荡的,根本见不到李朝等一群人的踪迹。而透出的光亮,都是从甬道两侧石壁上探出的十余个正在燃烧着的灯座出的。
“长明灯?这么多?”
虽然看着这些古代的灯台,我心里有些毛,但想到既然李朝等人充当了开路先锋,要有什么事情,他们自然会先碰上,我也就放心的转入了这条甬道。一边走,一边观察着甬道内的情形。
整条甬道基本是用整块的石块堆砌而成的,两侧探出的灯座也都同石壁连成一体,不过灯座的造型极为优美,清一色都是在伸出的石条上雕刻出了跪坐侍女一般的形象。而侍女的头顶便是圆形的石盘用以放置灯油和灯芯。
见到眼前的景象,我第一感觉便是震撼!
我当年从事记者行业之后,或自费、或借公差的机会走过许多的地方。这其中也参观过好几个已经开放了的古代陵墓。但在我的记忆当中,即便是河北的长陵、定陵这几个帝王陵墓当中,我也从未见到过雕刻的如此精美且栩栩如生的石制雕塑了。关键是,这些侍女的服饰并非我所见过的式样,雕刻的服装形制极为宽大,但又不同于我曾经在图片上见过的汉代长信宫灯侍女的服装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