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小说>当海王成为最佳反派 作者折荆 > 第 53 章 第 53 章(第1页)

第 53 章 第 53 章(第1页)

第53章济世安民

成婧大致了解了京城的情况后,心里倒是放松了些。

也是,好歹是天子脚下,就算是比较困难的时节,官府也会及时下救援物资。

至于官商结合,哄抬物价谋取暴利什么的就更不可能。当那么多御史眼睛是瞎的吗?如果不想变成御史刷政绩的工具,大部分官员不能说一点不贪,但不会过分。

京城的百姓,只要家里还有壮年劳动力,日子就算苦一点,总能过下去。

可总有一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生活本就困难,对他们来说,这寒冬就是一场极为艰难的考验。没有外力的帮助,很可能熬不过去。

还有赴京赶考的举子们,客栈的房间供不应求,已经快被炒出天价,是原来的两倍不止。

不少原本盘缠足够的举子都一下子捉襟见肘起来。

以至于京城里,替人写匾,抄书的人都越来越多。

成婧了解情况后,没有选择和其他人一样去城外施粥,而是建造了一座慈济院。

这慈济院,前后院分开。一边收留膝下无子,或者子孙不孝,无人赡养的老人,另一边则收养年龄低于12岁,没有长辈抚养的孩童,以免他们在这恶劣的环境中丢掉性命。

同时,每到逢五逢十的日子,就会请来大夫,为附近生病又看不起病的人进行义诊,每次来看病的人都能把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等慈济院的名声传出去,经常就会有养不起孩子的人家趁着没人,把孩子丢在院门口,慈济院也会抱回去抚养。

平时院子里的老人帮忙带孩子,大孩子也能照顾小孩子,看起来也算和乐。

同时招募一些能干的妇女来负责这慈济院的日常工作,给出相对较丰厚的薪酬。而且招聘的时候,更倾向于招聘需要养家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往往更能吃苦,也更知道珍惜这份工作。

但也不白养这些人,升米恩,斗米仇,这点成婧还是懂得。

这些孩子成婧请人来教他们认字,读书,读不下去的就去学手艺,总之只要有上进心,总能拥有一技之长。

但也和他们约定,等他们长大,能工作以后,要么为成婧名下的产业免费工作五年,要么就给慈济院二十两银子。二十两差不多就是京城一个普通人五年能存下的工钱了。

当然,等还完这份恩情,自然就和慈济院无关。无论他们想做什么,成婧都不会干涉。

包括院里的老人,只要身体康健,平时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至于帮扶贫困学子,成婧事先和太子商量了一番。

本来成婧打算以太子哥哥的名义去做,但是两人一商量,最终还是决定让成婧出面,甚至初期不能张扬这件事,只能悄悄做。

太子的身份太敏感,若是太子出面,难免有人会觉得太子是在邀买人心,在拉拢这些读书人。元嘉帝也会对太子有防备之心。

但如果是成婧去做,那就不一样了。女儿家心软,想自己出钱帮帮寒门学子,难到还是什么需要担心的事吗?

说干就干,很快,京城应考的举子之间就流传开了一条消息。

京城里有一家翰墨书社,学子可以在里面免费借阅书籍。只要不故意损毁书籍,就可以在那里看上一整天。

要知道,此时和后世不一样,印刷技术没有大规模普及开来,书籍的制作成本是很高的。自然,售价就更高。这种情况下,你想在书肆里蹭书看是极不容易的事,人家新书被你翻旧了,回头卖不出去,不就亏本了?

而眼下,居然有让人免费看书的地方,纵使半信半疑,还是有囊中羞涩,买不起太多书的人抱着希望去了。

赵奕就是在听说此地之后,和友人一起来这翰墨书社探探虚实。

他和友人家境一般,虽然中了举,但中举之后又要拉拔宗族旧友,所以手头不仅不宽松,甚至有些拮据。

入京前,他们都带了家中大部分现银,就怕到了京城不够花销。等真的入京,却现远远不够。

两人入京后,开始先一起租了一个院子,还雇了厨娘和仆妇,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每日在一起读书复习,日子挺舒服的。

但京城的物价远比其他地方高,而且厨娘采买的时候难免会落点油水,雇得仆妇也时不时顺点东西回去,渐渐的他们就现支出高的他们已经完全负担不起。

辞退了厨娘和仆妇,省了一笔钱。但紧接着房价开始上涨,他们还要给回乡留下盘缠,算来算去,身上的钱就只够他们租个单间。

加上两个大男人,不会做饭食,只能靠买干粮,所以他们现在每天除了晚上睡觉,连个取暖的炉子都稍不起。只能硬着头皮勉强复习,手上的冻疮一日比一日严重。

没想到,踏入书社的一瞬间,他们就感觉一阵暖意。原来,书社下面铺了铜管,厨房烧热的水汽从铜管经过,让书社里暖意融融却没有烟味。

这种温暖的感觉,让他们一路走来,冻得僵硬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知觉,这让他们觉得哪怕这儿不让免费读书,在这多待会也是好的。

等他们回过神来,不禁为刚刚的失神有些羞涩。但环顾四周,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没有人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地方。明明这书社人很多,但却格外安静,大家就算说话,也下意识压低了声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