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狼族看不起南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人确实缺少道德感。答应了单挑,却又试图借助外力,这种事情,狼族绝对做不出来。
如果不是石秋珍,乞斤只和其他狼族可能会产生疑心。可在狼族心目中,石秋珍虽然是敌人,但也是以“兀里余徒”
闻名南北的级巴图鲁。这样的英雄人物,怎么可能这么不要脸?
这是南北双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分歧,狼族把这当成无耻下流的行径,可对南人来说,面对不死不休的敌人,还讲什么道德?
所以石秋珍、乞斤只一前一后跑远的时候,狼族还老老实实地在原地等待。南军这边,石秋珍这么一跑,刘大力就猜到了他的意图。这小子连忙吩咐下去,让亲兵做好了战斗准备。
不大一会,马蹄声隐隐地从刘大力等人的侧后方传来。刘大力早有准备,立刻带着亲兵迎了上去。石秋珍的亲兵一动,狼族也看出不对劲,稍一迟疑之后,便一边大声谩骂一边追了上来。
看到前面迎过来的南军士兵,乞斤只也在破口大骂,同时收住马势,准备掉头逃命。可恨的是,石秋珍没有任何巴图鲁的荣誉感,非但不以为耻,反而洋洋自得地停住马,转头过来耻笑乞斤只。乞斤只虽然听不懂,却能猜到他的意思,无非骂自己是胆小鬼。
乞斤只心中怒极,但此刻也只能逃命。他再厉害,也没法与十几名南军骑兵抗衡,因为他们手中都有短弩。只要迫近射程,一个齐射就能把他射落马下。
就这样,乞斤只在前面逃,石秋珍带着亲兵散成一个小扇面在后面追,再后面,狼族骑兵散开了一个更大的扇面,试图把石秋珍等人一网打尽。
撵了一阵之后,看看追不上乞斤只,石秋珍也不勉强,装做害怕被狼族包抄,掉转马头朝北山方向而去。
乞斤只被石秋珍戏弄过这一场之后,恨不得立刻把石秋珍抓来烤着吃了,便又掉过马头,一马当先地带着狼族大队骑兵追了上来。
吴天鹤带人潜伏在山里的隐蔽处,看着石秋珍等人从山下的缓坡上飞奔而过,进入了一个山间谷地,心中既高兴又有点失望。高兴的是狼族眼看就要上当,自己马上可以立功,失望的是石秋珍安然返回,董世光用人不当、导致西北行营副总督被狼族俘虏的大祸,就会悄然无声地消弭掉。
狼族那边,也不是一个有脑子的人没有。眼看狼族骑兵就要入彀,一个千夫长觉得情况不对,赶紧叫住了乞斤只。
“大人,石秋珍乃是南蛮中有名的将领,怎么会带着这么点人在战场上出没?并且他就算要逃,也应该往南蛮的营寨跑,干嘛钻到山谷里去了?”
乞斤只自己不算太聪明,但他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听得进下属的建议:“嗯,你说得没错。反正石秋珍被堵在里面,一时半会也逃不掉,咱们几个再商量商量!”
狼族一停下来,吴天鹤就着急了。南军埋伏的地点,就在山谷入口处两侧的山头上。乞斤只不进山谷,吴天鹤就无从收紧口袋。他带的都是步兵,狼族却是骑兵,如果不能截断对方的退路,埋伏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这时候,石秋珍也觉狼族没有追上来。他眉头一皱,驱马转向了一旁的山头。看这架势,似乎是想翻越山头摆脱狼族的追击。这山头光秃秃的,只有稀疏的枯草。石秋珍一动,乞斤只就现了。
乞斤只立马下令:“追!”
进入山谷,乞斤只确实有压力。可山头上视野开阔,乞斤只就不担心被伏击了。其他狼族也多是这么想,催动战马就往山上走。这山头并不算很陡峭,骑马冲锋做不到,骑着马缓步登山却没有问题。有些狼族性急,索性跳下马来,嗷嗷怪叫着朝山头上冲去。
就在狼族冲到山坡的一个凹陷处时,前面忽然响起一声战鼓,无数南军士兵忽然站出来,并且排成了基本的步兵队形。不过受山势的影响,枪盾墙不如平地严整。枪盾墙的后面,则是几排强弩兵。
这是南军对付狼族骑兵的标准配置。狼族在登山的过程中,为了节省马力,不少人都把马扔在了山脚,即使骑着马,也是仰面攻击,根本不可能突破。
乞斤只稍一犹豫,手下的狼族就被射倒许多。一看情形不对,他连忙下令回撤。待狼族纷纷转身朝山下飞奔的时候,强弩兵已经开始了第二轮射击。
只是山坡之上地形起伏变化很大,强弩兵自身的站位就不够规整,很难形成均匀而有杀伤力的范围覆盖。狼族又是四散逃窜,要射中就更不容易了。
狼族退得很快,石秋珍不甘心只取得这么点战果,便又指挥长刀兵跳出阵型去追击。至于盾牌手、长枪兵和手持狼牙棒的力士,他们的兵器和衣甲太过厚重,根本追不上只穿皮甲甚至布衣的狼族,只能排成队形缓步向山下推进。长刀兵要与冲进步兵阵型的狼族肉搏,穿的是只覆盖躯干主要部位的短皮甲,身体十分灵活,正好用来追击。
这个时候,对面山头的南军伏兵,在吴天鹤的指挥下,早就已经集结起来,排成队形向山下推进,准备包抄狼族的后路。不过他却不能让相对迅捷的长刀兵单独行动,而是要把队伍完整地带下来。要在山下阻绝狼族的退路,就要正面迎接狼族骑兵的冲击,单靠长刀兵可做不到。
吴天鹤在西侧的山头,石秋珍却把狼族往东侧的山头上引,刚看到的时候,吴天鹤可郁闷了。他的脑子也不笨,立马又反应过来,知道狼族肯定无法突破对面的防御,连忙就把部队往山下带,想抢一个更大的功劳。
此刻的战场上,南军占得了先机。吴天鹤的反应很快,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那点时间,比狼族提前一步抵达山下,并且基本列好了阵型。
狼族打仗向来散漫,上山的时候,有的骑着马,有的嫌骑马太慢,反而是徒步。现在被南军反追,那些骑马的就逃在前面,一头撞到了吴天鹤刚刚摆下的步兵阵型上。一旦南军步兵结成完整的阵型,狼族骑兵根本占不到便宜。尤其在此刻,狼族的队形完全散乱,零零散散的骑兵冲击,如同浪花一样拍打在稳固的枪盾墙上,然后散成泡沫。
乞斤只无奈,只好带着狼族士兵,从半山腰绕着山头朝侧面逃。可石秋珍这边的南军士兵居高临下,狼族士兵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绕半天,南军士兵稍微调整方向就可以保持追击态势,并且距离越来越近。不单是长刀兵,山腰处的盾牌手、长枪兵、力士、强弩兵都在列队追击,顺着山势一步步压迫下来。如果乞斤只不能尽快打开去路,马上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就在此刻,就在山脚缓坡的南方,吴天鹤等人的身后,忽然响起了一阵喧嚣。一大队狼族骑兵,飞快地杀了出来。
吴天鹤根本来不及调整阵型,狼族就已经挥舞着弯刀,轻松地冲入南军之中。当其冲是后面那两百珍贵的强弩兵,一旦被狼族骑兵抵近,他们脆弱无比。在遭遇的一瞬间,他们就被骑兵冲得七零八落,有不少强弩兵躲避不及,被狼族的弯刀砍翻在地。
这队狼族骑兵,乃是达里实带领的。达里实做事老成,他选择的行军路线比较合理,正好处于山地向缓坡延伸的界线附近。如果南军在山地设伏,达里实有足够的缓冲距离,如果南军在缓坡下面出现,达里实正好冲击他们。
因为达里实的行军路线靠近山地,南军埋伏的时候,在附近山头警戒的斥候视线受到阻拦,并没有现他们。
还在乞斤只中伏之前,达里实就得到了邪胥禽的警告。他经验老到,立刻选择了一道沟壑,躲过南军的监视,绕到了战场的南面。当时吴天鹤的意图尚不明显,达里实的本意也不是夹击他,只是为了接应乞斤只。达里实如果选择继续沿着山脚行军,一来容易受到山上的攻击,二来也容易被乞斤只的溃兵冲乱。
想不到的是,达里实这样做,倒是歪打正着,刚好击中了吴天鹤部的后门。这也是吴天鹤疏忽了,正常情况下,强弩兵应该被步兵营团团包裹起来才对。可吴天鹤光想着尽量展开队形,好射杀更多的狼族,把强弩兵排成了一个长列,与之对应,步兵营也被拉成了长条。为了保证不被山上下来的狼族冲破防线,吴天鹤布置了三道枪盾墙,如此一来,就只顾得了一面,无法再兼顾后面的防守。
受到袭击后,吴天鹤连忙指挥枪盾墙做调整,由单面防御改为双面防御。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半会的,士兵们根本无法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