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光的做派最散漫,他不单带头脱了鞋,还把脚搁在凳子上透气,也不觉得满凉亭的臭脚丫子味熏人。可他的脸色很郑重,比前面那些似是而非的军议时严肃多了:“有什么不一样,能具体说说吗?”
葛午明摇头:“就是一种直觉罢了,也说不出明确的道道来。”
董世光沉默了一阵:“老曲,我想到十里堡去看看,你在后面负责几天吧!”
曲毅新正待点头答应,李子辉插话了:“督帅,你不是想亲自绕到甘州后面去查看吧?”
董世光瞪了李子辉一眼:“就你话多!本帅要做什么,还要你同意不成?”
李子辉却不肯罢休:“督帅,这不仅是你个人的安危,还关系到整个西北行营的局势,万一有点什么事……”
董世光不耐烦地打断了他:“得了、得了,本帅知道了!”
李子辉猜到董世光只是敷衍自己,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也不好再纠缠。这时候曲毅新提醒道:“督帅,兵部的公文上说,不几日就要派人来督战,你不在不合适吧?”
董世光冷笑一声:“他们既然来督战,自然要到一线去,哪能躲在凉州?要不是他们拖着不提供军资,老子早带人杀到甘州去了!钓鱼城被围了个多月,也不知还能坚持多久,这帮孙子只知道拖后腿,我也不能坐在凉州干着急。到前面看看也好,没准能够找到突破口。”
葛午明站了起来:“督帅,我陪你去吧,那边的情况我熟!”
张国安也站了起来,不过他是光着脚,连袜子都脱了:“督帅,属下也陪你去!我好不容易从榆林赶过来,可不想再憋屈在这凉州城中。”
西北行营三支边军中,荡北军的压力最大,负责整个河西走廊的防御,从钓鱼城一直到金州都是他们的防区。不过钓鱼城单独成立战区后,荡北军就算是退到了二线。镇北军的防区是河套平原,虽然有贺兰山、阴山等天险的阻隔,这里的防御压力也不小。定北军的防区在陕西,基本就算后方了。定北军还是荡北军、镇北军的预备队。一旦前方出了问题,定北军就要顶上去。
此外,这三支边军施行轮换制,两年调换一次防区,谁也别想一直躲在后面。这点就比地方守备部队公平多了,地方守备部队的防区是固定的,要是摊上一个危险的地段,想躲都躲不开。
甘州城失陷,董世光的责任重大,荡北军提督葛午明的责任更大,因为甘州是他的辖区。作为副总督的曲毅新和参军李子辉也难辞其咎。至于甘州城内的参将、副参将什么的,要不死于狼族手中、要不当了俘虏,倒是不必操心后面的事了。
相比之下,定北军提督张国安和镇北军提督吴天鹤的心理压力就要小许多。尤其是吴天鹤,他的心思与陕西总兵马克难有点类似,不单要独善其身,还想借机上位。张国安则要单纯许多,他是个纯粹的武人,想的就是杀敌,其它事情考虑得不多。
董世光带着葛午明、张国安离开凉州之后,没过两天,朝廷派来督战的兵部侍郎祢冲之就过来了。此人身份特殊,要知道是他来,董世光可能就不会离开凉州。留守的曲毅新不敢怠慢,一边给祢侍郎介绍军情,一边亲自陪着他来寻找董世光。
曲毅新陪着祢冲之抵达十里堡之时,西北行营的另一位副总督石秋珍就在营门外候着。
“祢大人,这次兵部怎么把你派出来了?”
满身儒雅气息的祢冲之微微一笑:“石大人,我也糊涂着呢!不过上官差遣,我也不得不来啊!”
在天命皇朝的官场中,祢冲之是一个绝对的异数。他不过三十多岁,就已经担任了正三品的兵部侍郎,是天命皇朝最年轻的中央高官。可对于他的平步青云,却几乎没有人公开反对。
一来祢冲之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成德三年的探花。有这个背景在,文官集团对他不会有太大的抵触情绪。二来祢家的机关制造术天下闻名。天命皇朝最复杂的战具,基本都是祢家设计明的,然后再交给官办的工坊制造。天命皇朝军队多次靠着祢家明的战具反败为胜,因此武官系统对祢家也十分敬重。三来祢冲之还是祢妃的哥哥。皇帝要提拔自己的小舅子,又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别人自然不敢多说什么。
最后一个原因,就与祢家的家风有关。祢家行事低调,也没什么贪念。以他们家的技术实力,垄断尖端战具制造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他们家搞完明后,就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些费用,然后把成果完全敬献给朝廷。
祢家如此行事,朝廷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们。战具制造由兵部武库司监管,还在百余年前,朝廷就让祢家的传人担任兵部武库司天工员外郎一职,专门负责监督精密战具制造。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职位实际上都是他们家在“世袭”
,因为别人根本胜任不了。甚至为了让祢家能够合理合法地“世袭”
这个职位,历代皇帝多次破例,不停地给祢家传人赐予进士出身。
边军都知道,同样是武库司监造的兵器,天工员外郎负责的精密战具质量非常好,从可以随身携带的短弩,到攻城用的大型火炮,无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但那些不由天工员外郎负责的普通战具,如长刀、弓箭、盔甲什么的,质量就不怎么的。有这个比较在,祢家在军中的名声与威信就更高了。
祢冲之乃是祢家这一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亲自改进了多款主要战具,刚过二十岁就被昏冥侯赐予进士出身,接任兵部武库司天工员外郎。而祢冲之也争气,到了成德朝,又参加科举并高中一甲第三名进士,也即所谓的探花。有了这个含金量极高的出身,成德皇帝再要提拔他,也就顺理成章了。
祢冲之担任了兵部侍郎之后,依然秉承家风,一直把主要精力用在改进战具上,并不太参与兵部的其它事务。这次兵部说要派人来督战,西北行营的高层都没有想到,居然来的是祢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