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也不准备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这些部队,之前和他大多没有多少联系,所以他也不准备一上来就施加影响。
与其指挥不动弄的彼此之间对立,还不如就暂时保持现状。
不过他也并没有完全不作为,现在一战区的部队,一是缺补充兵员,二是缺弹药武器。
人员的问题他暂时也解决不了,不过对于弹药,李志坚首先准备给一战区新设一个兵工厂。
河南原有巩县兵工厂,在抗战开始后搬迁走了,现在一战区的部队补充弹药都要通过不短的距离从重庆运来。
于是李志坚就命令将之前安装在晋城的子弹复装流水线先搬迁至渑池,同时计划从山西购买炸药,先设置一条手榴弹和地雷的组装线。
二是将一战区后勤所存的为数不多的弹药全部分发给各部,再不同于汤恩伯在职期间偏向于其嫡系部队的分配方式,这次不管哪个部队,都是按人头平均分配弹药,虽然引的原属于汤恩伯嫡系的28集团军的一些部队不满,但是却也没有公开发声反对。
三是李志坚对于给他发电祝贺升任一战区副司令的孙蔚如、刘戡、武庭麟等人,李志坚专门从43军中抽出一部分物资给这三人麾下的部队进行帮扶。
第八集团军有晋东南的产业做支撑,现在除了火炮、火箭筒还需要二战区司令部的审批外,其余的物资全部自足。
现在晋东南在李志坚的经营下,已经是山西的第二大产业集群所在地,部队所需当地基本上都能满足。
相对于在河南的其他部队,43军在装备和物资补给上堪称豪华,分出的一点,都比15军等杂牌部队日常中得到了补给多。
李志坚给这几部补充物资并没有秘密去做,反而还通过一战区司令部来负责发放,就是想表达一种态度,一战区现在他说了算,并且跟着他干绝对有好处。
不过李志坚知道,这些都只是小恩小惠,想要真正在一战区站稳脚跟,那还必须有实打实的军功,以往的事迹和战功都再不足以做再凭靠,在到达了一个新的平台后,就是重新开始。
既然在河南的日军动不了,李志坚决定就在河北、山东动起来。
日军在开始以进攻河南和湖南为目标的一号作战时,从本土又抽调了一些新设的守备部队进驻到华北在平汉线的各个据点,替换110师团、62师团和63师团等老部队,最近为了收复被23军占据的新乡以及黄河北岸阵地,还又集结了了几个新到的守备旅团发起了一次进攻。
但是有了新六师的帮助,姜玉贞指挥23军挡住了日军的这次反扑,死死守住黄河大铁桥北岸的阵地,掐死日军向河南以及湖南运送补给物资的通道。
并且姜玉贞将23军的炮兵团都布置在了黄河沿岸,来守卫河防阵地。
并且为了强化防守力量,李志坚又从长治兵工厂购买了三十六门二十毫米防空炮,专门部署在河防工事里,这种防空炮放平之后,打击水面上的木船和小艇效果非常好。
在此情况之下,日军并没有将12军的兵力来和23军血拼黄河防线。
在让几个新设立的守备旅团守好安阳、邯郸、邢台等重要据点外,放任这些地方敌后力量的扩张,现在不光晋绥军在不断扩张地盘,其余的敌后力量也在疯狂的扩充地盘和兵员。
李志坚此时已经确定,日军在河南的12军主力,完全就是当作进攻九战区的预备力量,如果横山勇进攻顺利,那么12军主力继续留在河南或者北调,而如果不利的话,那么12军会沿着平汉线一路向南,立即增援到湖南。
所以在湖南的作战彻底取胜之前,日军12军主力应该是不会北调到黄河以北的,单纯依靠几个新成立的守备旅团来守卫偌大的华北平原,力量上根本不足。
这样河北山东几乎成了日军最空虚的地区,正好方便部队展开并且取得战果,他准备来玩一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