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刘协现在是真感动,还是假感动,反正天子实实在在的说出了‘忠臣’二字。
那么,以后若是有人说吕布不是忠臣,他们都可以站在君臣大义上对对方进行指责。
天子都说是忠臣,结果到了你这儿却不是忠臣了,怎么,你的话比天子还要有用?
还是说你对天子不满?
你否定天子的话,你意欲何为?
是不是要谋反自立?
同时,任小平也确定了一些猜测,汉献帝对待吕布确实是有一些不同的。
虽然不像后世那样刘协封了吕布为忠义侯,虽然刘协和吕布葬在一处其实是巧合,并不是刘协要求葬在吕布旁边。
但是,从刘协这一刻的情况来看,他肯定对待吕布和对待其他人不一样。
毕竟,据历史记载,刘协在河东盘踞的时间大概是公元195年12月到196年6月。
而就在这个时间内,刘协给吕布下了诏书,令吕布迎驾。
只是吕布当时刚刚败给曹操,又暂住在小沛这个城小民寡的小城,无兵无粮,根本就不能支援天子,所以吕布只能上书谢罪。
但是即使如此,刘协也是没有怪罪吕布的,反而是又封吕布为平陶侯。
反观另一位得了诏书的曹操。
刘协是从河东到了洛阳之后才给曹操下诏的,那个时候大概已经是196年七月了,然后八月曹操才到了洛阳,等到九月迁都许都之后,才得封大将军,进封武平侯。
明明曹操无论实力,距离都离刘协更近,但刘协偏偏先给吕布下诏,甚至下诏的时间比曹操估计提前了半年,
后面虽然也给曹操下了诏,但是却感觉更多的是因为无奈才不得已下诏的。
如此,两相一对比,就会发现,刘协对待曹操和对待吕布,其实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也正是如此,任小平才给吕布安排了这一出剧本。
反正成了,自然是好处多多,即使不成,也没有损失,而且还仍旧有得赚。
只是赚的少罢了。
更何况,自上而下给吕布洗名声,远比自下而上洗要简单的多,这也是任小平坚持要来救天子的原因。
因为哪怕在刘协这里没有一点收获,光是救天子这事就能带来大量的名声。
这就是所谓的保底有了,再多的都是赚的。
而事实证明,任小平不仅坚持来对了,还猜对了,所以收获格外的巨大,几乎可以洗清吕布的名声了。
将来,豹头环眼的张飞再敢喊吕布为三姓家奴,那么立马就可以把张飞打为乱臣贼子。
怎么,天子都金口玉言的忠臣,到了你张飞的口中就是三姓家奴了?
你张飞是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