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问完了之后,崇祯还嫌不过瘾。
随手从面前的大框里抓起一摞奏疏,就向着跪了一地的大臣们扔了出去。
“说啊!
怎么没有一个说话,你们平时不是都很能说吗?
告诉朕啊!
你们就是这样心向着朕,向着朝廷的吗?”
见一个个大臣虽然不说话,但都是面如土色,崇祯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再演下去容易过火。
于是带着讥讽出声:
“呵呵,满朝诸公这会儿竟然都成哑巴了吗?”
一边嘲笑着一边再次来到温体仁面前。
“朕的辅大人,你来说说吧!
面对这么多心向着朕、向着朝廷的大功臣,朕该怎么办啊?”
崇祯特意在大字上面加了重音,温体仁当然听出了其中的讽刺之意,此时却是故做不知。
“陛下,王道纯、余应桂二人陷害前登莱巡抚孙元化,依律当斩。
朝廷也当议孙元化之功,为其平反。”
温体仁说完之后,崇祯欣慰的说道:
“自当如此!“
见到崇祯的表情,大臣们不由自主的松了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又冷不丁的说道:
“那爱卿以为,剩下的这一千多封奏疏,朕该怎么办呢?”
崇祯只是淡淡的看着他,但温体仁心里却如炸雷一般炸开。
前一段与张凤翼一起商议之时,他俩都一致认为这件事情是皇帝在背后做局。
虽然不能肯定做这个局的目的是什么,但他们就是能肯定这一点,因此也作好了配合的打算。
可随后事情的展,却让他们越来越疑惑。
尤其是他和其他四个内阁大臣全都被停职之后,他更加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
因为这个事件之中,皇帝并没有趁机提拔任何一人,甚至连一点儿风向都没有。
整体看下来,所有人都在受损,没有一个人得利。
如果真是做局的话,他看不到这样做局有任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