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带着几个瓷碗来到皇家画院,擅长瓷器的老师正好在那里教王希孟写生。
“臣叩见官家,今天官家是要指导花鸟画艺还是行楷笔法呢?”
一个鹤银须的老者躬身笑道。
王希孟迅整理好仪容,跟着老师行礼。
在旁边侍候的李清照埋靠墙静立,眼角余光若有若无地留意着赵佶。
他拿着几个瓷碗过来做什么,难道是教工笔画?
“先生,今天先不学画画,请帮忙鉴赏一下这几个瓷碗。”
张迪小心翼翼接过瓷碗,稳稳地摆放在书桌上。
“哦?那微臣就献丑了,咦?”
老师搓了搓手,弯腰仔细地开始打量起来。
这是一种足口偏浅、敞口外撇、呈玉壁形底足的碗。
“官家,瓷碗胎壁由厚到薄,微臣判断是中晚唐时期的,再看看碗底。”
老者轻轻翻转瓷碗,宽圈足的特征很明显。
“这种碗式的流行,与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官家,唐代称这种碗叫茶瓯”
。
“嗯,朕最近写茶经,正好需要收集这方面的素材,先生请多多指教啊。”
“不敢不敢,官家诗书字画无所不精,茶经也是颇有心得,老朽佩服至极啊,这些瓷器的断代辨认,雕虫小技罢了。”
李清照没想到赵佶居然还在写茶经专着,还真不是登徒子和纨绔子弟,心里不由得敬重了几分。
加之他向老者虚心求教的诚恳态度,李清照对赵佶的好感直线飙升。
不过这个家伙来了之后,都不正眼瞧她一眼,有点气不过。
看在他拿来瓷碗,自己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的份上,李清照腮帮子鼓了鼓,吐了吐舌头,原谅了赵佶。
老者看完碗底,拿着瓷碗对着光线,把玩良久,感叹道:“果然有趣。”
“怎么了,先生?”
“官家,这种中晚唐时期的瓷器不仅光洁玉润,象征着人性的饱满和谐。色调上更好用冷色调,清雅而不浮夸。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能反映出当时儒道中清谈无为,不与世争,戒骄戒躁的人文精神本质。”